春分,说说“坐北朝南”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冥想资讯
春分,说说“坐北朝南”
春分之“分”,指这天昼夜平分,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。
都市人或许少有感受。天天待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,白炽灯亮得晃眼,昼夜都难分。
若是古人,可能有更多体验:从冬至到春分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照进屋子里的阳光,则一天比一天少。
为什么阳光少了?这跟旧时的房屋方位有关。
古人建屋子,讲究“坐北朝南”,大门朝着南方。而我国地处北半球,冬天的太阳,恰好偏居南面天空一隅,阳光会斜斜地从大门照进屋子里。
由冬到夏,太阳在天空中自南到北地“踱步”,渐渐挪到天空中央。从大门斜照进屋子里的阳光,自然越来越少。
风水先生总爱说,坐北朝南,是“顺应天道”“受日月之精华”。虽然夸张,但不无道理。
门窗朝南的房子,冬日洒满阳光,还能避开凛冽的西北风,格外暖和。到夏日,阳光稀少,迎面吹来清爽的东南风,特别凉快。
后来,这上升到哲学范畴。《周易》曰:“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向明而治!”
南面,由此成了至尊之位。帝王的座位、宫殿、陵寝,都面朝正南。相应地,北面为卑位,故有“北面称臣”“败北”之说。
在坐北朝南的基础上,古人还建飞檐。所谓飞檐,即屋檐尤其是檐角向外伸出,且微微上翘,如同白鹤展翅欲飞。
飞檐不仅美,而且让房屋更加冬暖夏凉。在夏季,飞檐能够为房屋阻挡阳光,进一步减少日晒。在冬季,相比平直的屋檐,翘曲的飞檐又能容纳更多阳光照进室内。
雨天,飞檐也能派上用场。
屋檐向外伸出,能保护土砖墙、木柱不受风雨剥蚀,减少湿气进入屋内。加之,雨水从屋檐飞泻而下,溅起水花,墙脚容易受潮,微曲的飞檐能减缓雨水的流势。
说起来,现代人夏天开空调、冬天用暖气、梅雨天开抽湿机,费电费钱,还会得“空调病”“暖气病”,该学学古人的智慧了。
相关文章
在那个蝉鸣的夏天
高质量哄睡故事短篇:梦幻之旅
晚安睡前故事文字版:《莎娜的雪火车》
有助于睡眠的睡前故事
睡前小故事之《胆小船长打败了怪兽》
秋后问斩为啥在秋天?
《不失眠旅馆》读后感
听着容易入睡的故事